高小离拿了举报于大头的材料,就像拿着一块烫手山芋一样的难受。
于大头不好对付,这是人尽皆知的事。于大头虽说出身基层乡镇,但根基很深。据说他在上头也有人,而且位高权重。动他,搞不好连自己搭进去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于大头从宁乡镇出来后,目标就是宁县县长和县委书记,结果每届都在关键时刻被拉了下来,这让他很不服气。一直在暗中寻找谁是对手。
于大头性格暴躁,做事却很阴险。宁县历届领导都对他敬而远之。有人说,于大头是实际意义上的宁县当家老大,这句话丝毫也不夸张。只要于大头想干的事,在宁县就没人能阻止得了他。
他的关系盘根错节,几乎每个局委办都有他的兄弟。宁县任何一件事,他都有能力获得第一手的消息。大到上级领导来视察,小到哪个街头混混闯了祸。
他平常很少出现在公众场合,就连县委常委会,他也经常缺席。往往是开完会后,徐广书记要派专人去他家去征求意见后才下决定。这件事曾经让县长顾大力很不服气,几次与于大头公开发生矛盾。但每次最后的结局,都是于大头占上风。
比如,每三年一次的乡镇领导安排问题上,只要于大头不同意的人,即便县里安排他人去工作,也没人敢去报到,会想方设法推辞任命不去。
只要是于大头心仪的人,往往会有人大力吹捧,抬着去上任。
顾大力发牢骚说,宁县政权不在县委县政府手里,而在政协手里。顾大力每发一次牢骚,徐广书记都会耐心劝导他。说尊重他人意见不是坏事。
顾县长心里不服,找上级领导反映情况,得到的却是他作为一名县长,应该要站得高,看得远,要善于团结同志,不要以个人意气用事的批评。
让顾大力县长感觉最明显的就是他每次去找霍晓佳市长汇报,霍市长都会笑眯眯地对他说,老于是从基层一步一步上来的,工作经验丰富,要尊重他。
事后,顾大力县长从某个渠道得知,于大头的关系不仅仅是霍市长,而是比霍市长高许多的神秘人物。
这人是谁,没人说得清。
于大头每年都会去一趟北京,据说,这位神秘人物就在北京。
于大头之所以永远都呆在宁县政协主席的位子上不挪窝,也在于北京神秘人物身上。神秘人物不让他继续往上走,不知是出于什么目的。
高小离将材料从头至尾连看了三遍,越看心里越觉得火大。列出来的罪状不说于大头罪该万死,也该将牢底坐穿了。
高小离觉得,完全有必要接触一下举报人——林笑笑。
电话打去找她,得知林笑笑不在家,去了国外的一个民间工艺展销会,同去的还有黄小英。
高小离是在林笑笑的电话打不通后,将电话打到林巧手机上去的。
林巧在电话里兴奋地说:“高书记,我们竹村这次要发大财了。”
高小离狐疑地问:“发什么大财?”
林巧便告诉他说,前段时间林笑笑在外地拓展销售渠道的时候,在火车上碰到一个人。这个人对林笑笑随身带着的几样竹器工艺品非常有兴趣,得知林笑笑手里有一个工艺品厂,所生产出来的工艺品都是万亩竹海的原料后,邀请林笑笑带着产品去参加他们公司在国外举办的一个民间工艺品展销会。
起初林笑笑还没多大信心。毕竟竹村生产出来的产品,无论是工艺还是精巧程度,远远比不上人家机械生产出来的东西好看和精美。但人家偏偏就喜欢竹村产品的笨拙和原始,特别在林笑笑展示了竹鸟之后,当场将人镇住了,发出了热情的邀请。
林巧说,如果不出意外,这次竹村的产品将正式走出国门。
高小离听得也是满心欢喜。如果竹村真如林巧说的那样,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林巧突然说:“不过,镇里来人找我们谈了,要全资收购工艺品厂。”
高小离眉头一皱,问道:“谁出的主意?”
林巧低声道:“林书记。”
她解释道:“林书记说,竹村一个村富起来,不算是富。应当带领全镇的人都富起来才算富。所以,林书记想将工艺品厂收归镇所有,镇里全面布局。”
高小离哦了一声,道:“林书记的想法没错。只是你们竹村现在富起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