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离回去衡岳市的第一件事就是关起门来仔细研究林苏交给他的廉租房分房名单。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
名单上几乎显示了全县主要领导的名字,从徐广书记到于大头,四大家的头头名字赫然在目。其中,徐广书记名下只有一套,顾大力县长名下两套。最让高小离吃惊的是于大头,他的名下居然有五套。
但名单上不是于大头的名字,而是个女人名字。不过林苏在后面加了备注,用红笔画了一道括弧,里面写着一个小小的“于”字。无须多想,这“于”字的背后就是于大头。
廉租房除了县委县政府领导名下有,各局委办一把手基本都人手一套。剩下的房子就给了领导的秘书和司机之类的人。林苏老公,于大头的秘书名下就有一套。
高小离将名单从头至尾一个个排下去,惊讶地发现,整个廉租房小区,居然没有一套落在真正需要的老百姓手里。
这也太令人气愤了!高小离愤怒地将一掌拍在桌子上,恨不得将这些蛀虫立马揪出来,一个个暴露在阳光之下。
愤怒过后,他慢慢冷静下来,他知道凭着目前他的实力,根本斗不过一个县的全部力量。倘若他要拿廉租房说事,他就是与全县为敌。但是不揪出这批蛀虫,他觉得愧对头上戴着的纪委书记的帽子,愧对老百姓寄予的厚望,愧对林苏冒着风险给他送来的这份绝密材料。
他现在需要一支强大的力量来帮自己。这股力量究竟在哪,他心里没底。
从宁县回来后,他将情况给李朝副省长汇报了一遍。李朝副省长嘱咐他这段时间不要外出了,配合各小组开始收网贿选案。
省委调查组进驻衡岳市之后,很多老百姓闻风上门上访,这让调查组进退两难。接收群众的上访材料,与他们的目的不一致。不接收群众材料,又被群众诟病。万般无奈之下,李朝副省长指示调查组专门安排一个小组,尽量做解释工作,实在不行的,只接收材料,承诺转交相关部门,但不承诺处理结果。
高小离又被安排到上访接待小组负责。李朝副省长反复强调,材料可以接,绝对不承诺。
高小离坚持了这个原则,任何来上访的人,听到他一口衡岳本地话,都会狐疑地问:“领导你是衡岳人吗?”
高小离都会含笑回答:“我是,土生土长的衡岳人。”
他们听到高小离说自己是衡岳人,每个人都会紧张和怀疑。在上访群众的意识里,衡岳本地干部已经不可以信任了。特别是高小离提醒说他只负责转交材料时,老百姓都会冷笑着说:“领导不会将我们的材料都当作废纸给卖了吧?”
高小离拍着胸口保证道:“大家可以放一个万个心,材料绝对都会转交上去。这点我可以用人格担保。至于处理结果,我也给大家说实话,不是我能承诺得了的。”
上访群众将信将疑,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不到三天,高小离接收到的材料就塞满了两个麻袋。
省委调查组分不出心思来处理上访。他们带着任务来的,而且这任务上头在盯着,必须将贿选的案情查个底朝天。一个多月时间过去,案情基本明朗了,证实案情确实存在,而且牵涉到的人,几乎将全衡岳市的人大代表都卷了进去。
由于牵涉的人太多,用全军覆灭来形容一点不为过。李朝副省长感觉到事情太棘手了。总不能将所有涉案人员全部法办,倘若如此,衡岳市的这次官场地震,将会超出历史上任何一桩政治丑闻。
调查组接连开了两天的会,会上大家的意见怎么也不能统一。一部分人坚决要求连根拔起,无论涉及到谁,一律问责。一部分人强调稳定压倒一切,只要搞几个害群之马给社会一个交代就行了。
李朝副省长一言不发,皱着眉头听大家争论。高小离更是不敢说话,他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调查组专员,他只是地方政府派出来协助他们调查的局外人。他没有发言权,更没表决权。
会议开到第二天下午还没形成决议,李朝副省长决定再回省委请示。
这次他点名高小离随行,让他将这次接收到的上访材料一并带去省里移交给相关部门。
回省城的路上,高小离与李副省长并排坐在后排。从坐进车里那一刻开始,他就感觉到浑身的肌肉像打了一针僵硬剂一样,一动也不敢动。
李省长秘书坐副驾驶,司机是他们的专车司机,一个三十多岁看起来很强壮的男人。李副省长一上车就开始看材料,他的眉头紧皱,看到最后,叹口气说:“衡岳市堕落到今天的这个地步,太触目惊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