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渊连忙再次跪下感谢皇恩,小心翼翼地收好了那幅字。
他心里已决定,回去后要把这幅字裱好挂在书房,将来还要让子孙将这句话刻在他的墓碑上作为墓志铭。
随后,秦廷敬亲自扶他起身,让他坐回到榻上,曹渊这才问道:“陛下,这内阁是什么?”
他不清楚也是情有可原,因为秦廷敬创立内阁时,曹渊正病着。即使后来病情好转,他也被益州官员软禁,对外界的事一无所知。
秦廷敬简单解释了一番,曹渊听后惊讶地说:“陛下,这不就是……以后不再设宰相了吗?”
他想起自从前任宰相任渊因叛国被捕后,朝廷就一直空缺宰相之位。在大纵国,宰相通常指的是政事堂的官员,最多五人,一人为主,四人为辅。
朝堂大事,皇帝必须与政事堂商议决定,诏书也需要政事堂的认可才有效力。
自从太师封富财离开朝廷后,任渊升任首相,而秦廷敬对政务并不热心,没有补充新人,导致政事堂人数逐渐减少。
再加上恭亲王的各种阴谋,政事堂的人数最终只剩下任渊和恭亲王两人。
秦廷敬无意恢复宰相制度,因此组建了一个由他自己任命成员、无需经过朝会讨论的内阁。
封富财成了第一位内阁阁老,为了增强他的权力对抗恭亲王,秦廷敬还让他加入了政事堂,以便与恭亲王平起平坐。
封富财之后,秦廷敬决定不再增加政事堂的人数,未来只有内阁。
因此,这次秦廷敬只授予了曹渊内阁阁老的身份,没有让他加入政事堂。
一方面,政事堂成员需经过朝会同意,而恭亲王及其同党控制着局面,难以安插新人;另一方面,政事堂的存在已不合时宜。
秦廷敬点头道:“现在的政事堂已经变成恭亲王等人专权的工具,这样的政事堂,不复存在也罢。”
曹渊听了,深有感触地点了点头,心想,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就在一个多月前,当他被召进宫监督赈灾工作时,陛下无论是言谈还是行动都显得稚嫩。
然而仅仅一个月后,陛下已经能够巧妙运用帝王之术,在朝堂上掌握主动权。
秦廷敬接着从张太傅手中接过一叠文件,说道:“曹卿作为内阁阁老,即便卧病在床,也应能为朕分忧吧?”
曹渊立刻点头,认真答道:“只要陛下有所命,臣定全力以赴。”
“好了,别这么紧张。”秦廷敬轻叹,这位老臣什么都好,就是太过严肃。
“益州的情况曹卿你也清楚,那里的问题不能再拖了。”秦廷敬说道,“我这次带来了些新人,打算让他们去填补空缺。”
“不过具体怎么安排,谁去做刺史,谁担任司马,这些还没决定。”
“所以我准备搞一场测试,里面有一个笔试环节,试题是……”
秦廷敬简单讲了一下考试内容,接着说:“现在他们的答案都在这儿,我对政务不太懂,所以希望曹阁老你能帮忙看看。”
秦廷敬的话让曹渊眼睛一亮。
他最近因病休养,正愁没事可做。
平日里习惯了忙碌,突然闲下来反而觉得不自在,总想找点事情为朝堂和人民做贡献。
现在皇帝给他这个任务再合适不过了,阅卷这种活儿不需要外出,在家就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