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正是他的强项,处理日常事务他最拿手。
即便是在整个朝廷里,也只有刚回朝的太师封富财能与他相提并论。
“好,为陛下效力,为大纵挑选人才,臣义不容辞。”曹渊高兴地接受了任务。
“不仅如此,”秦廷敬继续说,“笔试只有十几份试卷,估计一两天就能看完。”
“接下来的实际操作和心理测试也需要曹阁老多加关注。”
“你只需要偶尔出去走走,看看这些新官员做得怎么样,哪里做得不好,哪里做得出色,民众是否满意,都要记录下来。”
“这些不仅是他们这次考核的成绩单,也是将来治理地方的经验。”
“我不懂这些细节,所以需要曹卿帮我把关。”
曹渊激动地点了点头:“陛下这样做真是英明之举。”
“臣一定会全力以赴,不让陛下失望,不负大纵江山。”
接着他想了想,眼中闪过一丝光芒:“陛下这个办法真是用人得当的好方法,如果全国的官员都能通过考试选拔,就不会有那么多不称职的人占据高位,无所作为……”
话说到一半,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脸色一变,立刻闭上了嘴,看向秦廷敬,深吸了一口气。
身为朝廷官员,他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
本不该如此轻率发言,但一时兴起,想到什么就说了出来。
然而现在想想,这话说出口可能招致麻烦。
通过考试选拔官员,这是从权贵家族手中抢食,等于与所有官员为敌,怎能随便提及?
但一想到这一利国利民的大计,他心里还是跃跃欲试,恨不得马上行动起来。
过去从没想过会有这么好的办法,也就罢了。
但现在,既然知道了有更好的选官制度,让这位一心为民的清廉官员继续沿用旧有的、充满弊端的推荐制度,他怎么可能甘心?
想到这里,曹渊望向秦廷敬,眼神里充满了疑问:“陛下,您……”
“嘘,”秦廷敬赶紧打断,“曹大人,你什么都没说,朕也什么都没听见。”
曹渊默默地点了点头,确认了自己的猜想。这个计划的确大胆,却让他感到无比振奋,仿佛又找回了年轻时的热情。
如果真的这样,他愿意再为大纵王朝奉献二十年光阴。“陛下请放心,老臣明白。”曹渊郑重地说。
两人相视一笑。
走出曹渊的帐篷后,秦廷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希望实行科举制,但这不是他一个人闭门造车就能完成的事。必须有人去执行。
特别是面对朝中强大的反对势力,恭亲王的威胁和满朝文武的阻挠,推行科举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他决定不隐瞒曹渊。在朝中,曹渊是最可能支持他的大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