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程度上, 詹一尘确实遵守了他的诺言,为程瑜争取了最大的权益,只不过这其中有多少水分, 恐怕他们还不得而知。
短短的休假旅行已经过去了一大半,这几天不管詹一尘和程家人怎么纠结,罪魁祸首的两人依旧不动泰山,秉持着不关我事的精神,去过了海底隧道餐厅、打卡了金色音乐馆、看了春夏机甲模型展, 还去A1星最大的农作物种植基地参观了一遍。
从基地回来后,文郁越发感受到江隋州非要带他出来旅行、而且还一定要是A1星的用意。只有这里的科技是最先进的, 他只有亲自来过,才能够感受到两者之间的差距,才不会陷在这一片小小的星球中,A1星占地数千亩的田地里几乎看不到真人的影子, 到处都是中型大型的农用机。
文郁和江隋州去草莓田和葡萄架摘了一些果子下来,发现这里的水果格外大, 以草莓为例, 一颗就快赶上他的手掌心了,文郁推测应该是多倍体育种得来的。
多倍体在生活中也很常见,不止是草莓, 土豆、小麦这些大多都是多倍体, 甚至还有十倍体。有些多倍体草莓成型后形状诡异,是因为开花授粉的时候不太正常, 就产生了畸形的草莓。
但奇怪的是, 文郁摘下的草莓虽然很大很重, 但外形依旧流畅圆润, 看着和普通版的没有太大区别, 好像只是单纯的放大缩小了一般。
这个恐怕就和现代的机械技术和种子培育有关了。
文郁找了个有水闸的地方把一筐清洗干净,去掉上面的草叶,递给江隋州,自己也拿了一个。
草莓喜欢阳光充足的地方,而且需要昼夜温差,一般来说,种植的最佳时间要么是1~3月,要么是6~8月。出于昼夜温差的需求,所以冬季草莓更为常见。
不过A1星日照长,只要大棚温度控制得当,一年四季都会是草莓适宜的生长环境。夏天吃草莓时入口绵软酸甜,鲜嫩美味,咬一口草莓汁就从中间爆了出来。不管是做成饮品还是用作甜点装饰,都十分受欢迎,每年A1星的水果进出口量,排名前三的一定会有草莓。
文郁尝了一口,半透明的玫红色汁水淌下来,沾在他的手指上,江隋州抽出纸巾帮他简单擦掉,口中的果肉还没咽下去,含糊地问:“你觉得怎么样?”
他现在明白了,自己就是那个糙生糙养的,只要别太古怪过分,那吃什么都是好吃不错的。要说专家意见那还是得看文郁的,总能给你挑十七八个毛病来。刚才他只吃了一口就放下了,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不够甜。”
文郁说。
“唔,是有点。”江隋州这个甜味狂魔吃着也还好,虽然不如芒果,但是纯甜的草莓也不多见,“你是觉得酸味太重了吗?但是酸甜口才是草莓的特点啊。”
“不是特点的问题,是整体的味道都淡了。”
草莓草莓是蔷薇科植物,吃着甜是因为果实内含糖量比较高,其中的酸味如果过多要么是品种问题,要么就是还没有完全成熟,正常的草莓多多少少都会带些酸甜的味道,只要糖分高,吃着就不会酸了。
但问题也出现在这里,光照和温差是两项有利于提高水果甜度的利器,充足的光可以让草莓积累更多的有机物质,温差大可以促进草莓的干物质积累。
如果文郁没有猜错的话,目前A1星市场上较为普遍的这种大草莓,光照和温差都是按照二倍体的数值来种植的,这也是目前草莓生长条件的最大限度了,草莓的生长周期较短,冬季的话两个月能采摘,夏季一个月就可以成熟,如果延长种植时间,就可以产出又大又甜的草莓。
但样的机械化种植是不会留给作物充足漫长的时间去生长的,一旦到了理论上的成熟期,成筐成筐的草莓就会被立刻摘下,迅速运送到当天的农贸市场了。
草莓光长个子不长内涵,含糖量不够充足,汁水又太多、味道被冲淡,吃着反而像是兑过水的草莓汁了。
这也是机械化种植的通病,速度快产量高,可动用的人工少,一切数值都要机器,像草莓这种只要成熟了都不会太难吃。但如果是水稻小麦蔬菜这类,需要复杂心思去照顾的农作物,光靠机械是不够的。
明明田里长得是茶黄螨,喷的却是防治菜青虫的高效氯氰菊酯溶液;明明没有白.粉虱,可却喷了艾美乐或是吡虫啉。农作物从出生到采收中经历的虫害有十多种,如果每样都要喷相应的除虫剂,搞个大杂烩,那蔬菜吃起来不仅全是农药、损害健康,味道也不会太好。
机器只能作为辅助,而不是完全代替人工。
临走之前,文郁买了一些草莓的种子,又零零散散地买了一些小麦、黄瓜、葡萄等种子,还有不少菇类的菌丝。草莓下个月就可以种植了,等八九月份,可以适量缠一些黄瓜藤,至于小麦和葡萄,也都适合秋季种植。不一定非要出售,家里种一些改善口味也是很好的。
江隋州看文郁不怎么喜欢这个品种,还买了一大包种子,忍不住调侃他,是不是要和A1星的农场主抢生意?
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文郁确实有往其他星域发展的想法,都说物以稀为贵,但扩大种植规模是必然的。产量增加了,那价格势必也会降低,而且K12星的人口稀少,市场迟早是要饱和的。
文郁对自己的产品很有信心,就算是要和这些大农场主的作物打擂台,他也不会输。
忙活了好几天,江隋州带的几个行李箱发挥了最大作用,塞得满满当当的,有些放不下的、或是不太好运输、对储存条件比较苛刻的种子,被文郁包装好用快递寄回去了。
当然,收货地址是罗纳德家。
他们在外面高高兴兴地吃水果踩沙滩,罗纳德不仅要帮他们看家,拿快递拆包装,按照文郁的备注分装种子和材料,还要开飞行器运到空间站去。
妥妥的一个大怨种。
但是有江隋州在,大怨种也不敢有什么怨言。
到了最后一天,程夫人和程瑜也打包好了行李,申请好了出入证,和她预想的一样,以为元帅探望故土为由,出入境管理总署也没有太为难他们,倒是对随行的医护和保安人员检查了一遍又一遍,确认没有问题后才放行。
说到底,一个女人再加上一个病秧子,去的又是流放地,能有什么危险?根本没人放在心上。
唯一有可能察觉出不对劲的斯图亚特前两天刚被外派到B6星执行任务,没一两个月回不来。
没了这条优秀的猎犬,调查局的办公效率大打折扣,也没那个胆子敢去监视他们。毕竟,那可是元帅的左膀右臂,仅次于安德鲁将军的程怀均啊。
詹一尘在出行前,曾经和文老板提议,让他们坐程瑜的私人星船过去,舒适度更高,也更保密安全。但是话还没说完,就被江隋州拒绝了。
詹一尘打的什么鬼主意,江隋州一清二楚。说是为了安全和方便乘坐同一艘星船,实际上是想借机窥探他的身份。毕竟这几轮下来,詹一尘应该察觉他也曾经就职于军部,所以想要‘一睹真容’。
可惜,詹一尘方向还是猜错了。
江隋州任职的可不是联邦,而是帝国的总军部。在许多年前,他们还曾经在战场上短暂地碰过一面,那时的詹一尘还只是大校的军衔,连和他说话的资格都没有。多年过去,詹一尘已经成了少将,是联邦领导班子培养的下一任主力,而江隋州却成了在星域中流亡的海盗组织头子。
倒真是风水轮流转,世事无常、造化弄人。
虽然当时只是一面之缘,而且关于他的照片和信息几乎断绝,暗网上也查不到一丝蛛丝马迹,但为了保险,江隋州不打算和他碰面。
为了防止詹一尘搜查整个A1星的航班,跟踪、追查他们的下落,江隋州编造了航班时间,说是第二天上午九点离开,其实在当天晚上就已经坐着星船回到了K12星,中间还特意换掉了换乘的星球。
兜兜转转,狡兔三窟,所有关于他们的摄像数据都被清除,K12星航班系统也被他入侵篡改过,设置了单单针对詹一尘的黑名单。
上次是他疏忽,身在外地不方便检查流火的防火墙,眼下自由党盯他这么紧,江隋州就不信这次他还有那么好的运气,还能跟过来。
事实证明,好运不会眷顾同一个人。
第二天,詹一尘检索了A1星所有的航班记录,一根毛都没翻出来,气得差点把通讯器给砸了。
但他冷静下来,反而不慌了。毕竟程瑜和程夫人都在那儿,那人总不会一直做伪装,只要露出了马脚,再把消息传回A1星,他就有办法查到是谁。
然而,文郁也想到了这一点。
程瑜和程夫人的星船不算大,但里面装载着几百斤的实验室器材,还有器皿。这些东西又沉又重,空间站是放不下的,而且文郁也不会允许他们占用粮仓。
最后商议下来,全都搬到江隋州之前租的那栋办公楼里去。那里24小时被他的系统检测监视着,更安全(指对文郁和江隋州而言)。
好在程瑜也没有什么异议,这些器材都很贵重,是接下来检测的重要设备,能单独好好安置他也放心。罗纳德帮江隋州往那里运过好几次东西,熟知地形,就担当了这次向导的重任。
星船和飞行器不同,前者体积更大,飞行距离越远,而且适用于星际航行。
像飞行器这种小型的随便找个地方停一下就好,但星船体积大,要提前找靠岸的港口或者落地点,防止损坏到地面的设施和楼栋。
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K12星多的是大片大片的荒地,避开偶尔几座荒废的建筑,想怎么停就怎么停。程家的星船最后在距离办公楼四百米的地方停靠,这样搬卸也更方便。
他精神不好,怕风吹怕日晒,所以大热天的还穿着长衬衫长裤子,兜里时常备着急救的药物。这些器材有另外的保镖帮忙搬运,罗纳德按照江隋州的吩咐,检查里面是否有枪械。
程夫人打着伞坐在他身边,母子俩谨慎地观望着四周,想要最快速地熟悉这里的环境。
“哎,文老板。”
那位叫罗纳德的商人忽然喊了一声。
程瑜也顺着他的目光望去。
这也是程瑜第一次见到那位传说中的文老板。
即使詹一尘和他们提过文郁的长相和脾性,但程瑜还是吃了一惊——
文郁穿着一件冰蓝色的短袖,是他们在A1星海洋馆里买的纪念品,他下面穿着一条宽松的灰色棉麻中裤,脚上是一双已经沾了些许尘土的登山鞋。
他的头发不长也不短,刚刚到脖颈的长度,碎发垂在耳朵边,白皙的皮肤在太阳下快要反光。
让程瑜震惊的是,他实在太年轻了。
詹一尘今年三十五岁,程瑜比他小好几岁,但也有二十九了。寿命一长,人类对年轻的定义就更宽,现在二十五岁普遍刚毕业,但这位文老板……
程瑜目测了一下,感觉他都不超过二十。
还是个孩子呢。
文老板也注意到了这些陌生的面孔,顺道瞥了他们一眼,然后走到罗纳德面前,“什么时候能结束?”
“看这架势,怎么也要四五点了。”
文郁看了一眼,东西确实多,而且江隋州腾给他们的地方也只是简单打扫了一下,正儿八经要归置起来也要浪费不少时间。
“对了,文老板,有件事我得和你说一下。”
罗纳德说着,察觉到程瑜的目光,拉着文郁走到一旁,一边走一边低声地说了些什么。
程瑜就算有心想听些什么,这个距离也听不到了。对方这样防备,他也就识趣地撇过了头,当什么都没看见。
十几分钟过后,那头的两人终于交流完。